定了!水泥等建材行业即将牵手这个市场热门概念

编辑:admin 日期:2021-05-22 17:10:03 / 人气: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近日向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出委托函,正式委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开展建材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
这意味着除电力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步伐已经迈出。据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绿色金融委员会副秘书长梅德文预测,如果未来碳交易市场从电力行业扩大到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有色、造纸、航空等8大行业,交易规模配额规模预计会到50亿吨。
八大高耗能行业逐步纳入
据了解,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委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水泥等建材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及基准值测算,组织建材行业碳市场运行测试,全国碳市场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相关研究,为主管部门和企业提供咨询、诊断服务,组织和指导碳排放管理员培训、评价,配合开展全国碳市场相关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承担具体工作和开展各项服务。
除电力行业外,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明确8个高耗能行业于“十四五”期间逐步纳入,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民航。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全国碳市场总体设计专家组负责人张希良此前对记者提到,应尽快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最大化发挥碳价格的激励约束作用。除了今年在电力行业进行全国碳市场交易运行,也可以争取把水泥和电解铝行业纳入碳市场管理。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日前介绍,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围绕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持续完善全国碳市场管理制度体系。
一方面,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立法进程,制定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规则,印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等相关配套制度文件,完成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开展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配额分配,加强相关能力建设,力争今年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此外,还需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数据管理及履约相关工作机制。完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报告和评估技术体系,推动实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继续加大氢氟碳化物、氧化亚氮和六氟化硫排放控制力度。
地方加快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
近期湖北省和武汉市相关负责人多次调研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及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建设工作。
首批2225家电企目前已经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上完成开户资料审核工作。首个履约周期自今年年初启动,至2021年12月31日截止。
按照安排,目前依托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在搭建全国的碳交易平台。近日浦发银行携手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为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全国首单碳排放权(SHEA)、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组合质押融资。
2011年以来,国家在7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截至今年3月,共覆盖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是全球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在梅德文看来,中国即将启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其中电力行业大约有35亿吨到40亿吨的配额,它的规模超过了欧盟的碳交易市场。如果未来碳交易市场从电力行业扩大到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有色、造纸、航空等8大行业,交易规模配额规模预计会到50亿吨。
业内人士预计,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或将达到2.5亿吨,为2020年各试点交易所交易总量的3倍,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

现在致电 0931-33225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