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水泥厂“后继无人”!中建材、海螺、中建、中铁“出手了”

编辑:admin 日期:2019-09-16 12:34:03 / 人气:

9月来临,经历了高考的各位莘莘学子们也步入大学的门槛。而根据中国高等教育数据权威公司麦可思发布的中国本科生就业数据,选取就业率、薪酬、读研率等指标,自建一套高考热门本科专业评价体系,评选出2019年中国高考热门报考本科专业类别TOP30榜单。其中,建筑类排在第23名。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更是备受冷落,而走出校门的相关专业者也都不愿意进水泥厂工作。“如今,拥有较高学历和知识水平的大学毕业生很少将水泥厂作为首选,与同等规模企业相比,学生对水泥企业并不那么热情和积极。”国内一重点大学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介绍。
另外,在国内知名问答平台《知乎》和材料领域网站《材料人》上,在回答关于水泥相关专业就业前景时,多数回答者都给出了不建议或者不推荐选择的答案。回答者包括水泥行业从业者和拥有专业背景正在择业的人群。
建筑业民工、水泥厂工人逐年减少化、老龄化
几个月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据报告显示,2018年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但增速仅为0.6%,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8.6%,约5363万人,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而其中对农民工较具吸引力的京津冀地区其数量减少了27万。而回顾近5年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建筑业农民工比重在近5年来都是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除了工人数量的逐年递减,建筑行业和水泥厂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工人的“老龄化”严重。
据很多包工头反映,现在农民工工资相对于前提高了不少,建筑工地的环境也改善了许多,但招工人还是很难,尤其是年轻一点的。不少中年建筑工人也表示:“现在工人越来越少,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我们这一代老了以后慢慢退出这一行,但是年轻的力量补不上来。照此以往,未来城市发展谁能冲在前线呢?
而有意思的是,这组数据恰好也正是当前整个建筑行业的大致现状了——现在建筑工地上除了技术员、项目管理人员可能是年轻人,其余基本上都是中年人。国内建筑工人的主力军年龄集中在40岁以上,90后的年轻建筑工人比例很少,年龄出现明显断层。
在水泥厂,“目前我们厂运输处袋装水泥搬运工基本都是45岁以上的中年人,很多年都鲜有年轻人来应聘这一工作。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这批劳动者年龄的增加,装卸车效率必然逐步下降。以装卸工为代表的基层岗位无人可用的局面即将出现。”一中部地区水泥厂管理者说。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当建筑工人、不想进水泥厂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岗位需求大,然而现在许多的年轻人却都不愿呆在工地当建筑工人。通哥就此也问过一些身边的和网络上的朋友,他们的回答大概也是很多人的想法。
当了十几年建筑工人的李先生说:我不希望孩子和我一样干一辈子的建筑工。建筑工作又累又脏、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也不固定,还经常加班加点。一年回不了几次家不说,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我辛辛苦苦地供他念书,就是希望他将来坐办公室。建筑工这工作,现在没多少年轻人能适应的了。
干了2年工地刚离职的小张说:工地干活累是其次,最主要还是感觉没有前途,一直在工地干着,虽然挣钱不少,但也不是长久之计。跟别人一说自己是干工程的,就觉得我们是在板砖,整天身上都是灰,也就没人给介绍对象。
建筑工人的工作环境几乎可以用“打游击”来形容,哪里有项目工程就要去哪里。正是因为流动性,所有建筑工人的工作都是以背井离乡为前提,因此在心理上要承受更多压力。
对于需求不断增长和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建筑业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危险、简陋,权益的保障有待提高,而且在不少人眼里,建筑工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加大了找对象的难度,因而其吸引力逐渐降低。相比较而言,因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劳动条件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不断提升的第三产业,对90后农民工更有吸引力。
而水泥厂与建筑工地也有类似的方面。安全隐患、职业病、工作环境不适等都成为人们不愿意进水泥厂的主要原因。
其实,这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建筑产业升级以及农民工代际转换过程中产生的正常现象,新生代农民工不再把工资收入作为职业选择的唯一标准,而是更追求体面劳动、自身价值实现和生活品质提升。
未来,行业如何吸引新生代人才来缓解用人不足?
与高校联盟、技术培训逐渐成为建筑工地、水泥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令人鼓舞的是,随着近几年国内外建筑市场的好转以及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许多施工企业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中建、中铁、中铁建、中交、中冶等建筑央企和部分地方国企、民企纷纷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培养自己的技术工人,其中,既有“传、帮、带、教”的传统技术培训方式,也有建立技术培训中心等新的教育模式。
而水泥企业更是采取与高校合作的方式来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合肥工业大学与中国建材集团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合肥水泥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宋志平在讲话中对双方在既有合作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方式表示充分认可。他指出,合肥水泥院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基础良好,希望以此次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新的起点,推动水泥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在助力传统水泥行业智能化升级、构建产学研合作新体制新机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副校长刘志峰、合肥水泥院院长朱兵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共同推动科学研究、产业政策研究、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标志着校院合作模式迈入了新台阶。此外,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中国建材、海螺水泥等多家水泥企业通过与高校建立联盟,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力争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在行业盈利情况大幅改善的背景下,水泥企业积极可以主动提高员工收入和工作环境,这不仅仅是留住员工的方法,更是当下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面对老龄化,水泥企业积极转型、未雨绸缪,提高生产智能化,优化人员配置。正如一专注水泥企业智能化改造的专家所说:“行业不应该担心智能化会导致失业潮的发生,而是未来无人可用。智能化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减轻劳动强度,同时减少安全生产风险。”
只有拥有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多通道的职业发展计划、完善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注重内部晋升,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

现在致电 0931-33225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